三国志战略版如何判定城池归属

来源:225资源网
作者:古月
更新时间:2025-06-02 14:37:56

城池归属的判定核心规则是最后一击原则,即最终消耗城池耐久度的同盟获得所有权。无论攻城过程中有多少同盟参与,系统只会以耐久度归零时的最后一支攻击部队所属同盟作为归属判定依据。这意味着战术上需要精确计算攻城值,并协调盟友集中火力完成最终一击。

攻城过程中需注意两个关键机制:一是守军刷新规则,城池守军每小时恢复一次,若未能一次性歼灭,需重新攻击才算参与攻城;二是同盟协作机制,不同同盟部队不会互相攻击,但耐久度贡献数据独立计算。因此高等级城池攻坚时,建议同盟内部提前分配好主力队(负责消灭守军)和器械队(专注拆耐久)的出兵节奏,避免资源浪费。

对于分城归属的判定略有不同,分城迁城需满足三个条件:11块相邻无建筑土地(中心需6级地)、5000名声值、72小时迁城冷却期。分城占领后原有资源与科技保留,但原占领地块会消失。主城与分城共享迁城冷却时间,若主城刚迁城未满72小时,分城也无法操作迁城。

当多个同盟争夺中立城池时,系统会记录首个触发攻城计时的同盟作为初始进攻方。但最终归属仍取决于耐久度最后一击,因此后期参战的同盟仍有机会反超。参与攻城但未获得归属权的同盟成员仍可领取个人奖励(如金铢),但无法享受城池的资源加成效果。守城方可通过升级城墙、城防军来延缓敌方攻城进度,同时利用调动与驻守机制增强防御。调动部队可保留80%兵力加入驻守队列,形成多层防御体系。进攻方则需用1兵力试探守军队列数量,再针对性派出克制兵种。这些操作虽不影响归属权判定,但能显著影响攻城效率。

判定归属后,占领方需立即部署驻防将领并调遣周边部队协防,防止敌对势力反扑。系统会根据同盟总势力值与占领城池数计算势力加成分,因此长期持有高等级城池对同盟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在攻城前通过侦查确认目标城池守备情况,优先选择与盟友领地接壤的城池缩短补给线。